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抄创意、窥隐私、诱沉迷 今日头条正在全方位消费用户

日期:2019-07-02 13:55:41 来源:互联网

  最近,今日头条系再次走红,不过是“黑红”:前有与今日头条系出同门的抖音,因女主播进教室摆拍、红衣女子高速路潇洒行走被公众再次质疑;后有今日头条称通讯录不是隐私、盗取用户原创素材等让吃瓜群众表示“震惊”的事件逐一发生…….看起来,暑期来临,今日头条系集体进入了“水逆”。

  分析这些事件的背后发现,其根本还是在于今日头条一切以流量和利益为先,正在多方位“榨取”其平台上几亿用户的价值为自己所用,包括他们的原创、名誉、时间、隐私等等。

  用户“修丢丢”就是因被头条抄袭了原创,而在微博上控诉的大V之一。据修丢丢描述称,其在好几年前创作的卡通形象,被今日头条盗取进行了二次创作,作为头条自家的产品广告投放在了多个App上。这种抄袭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其实仅仅是小儿科。早在头条发家之际,就靠着盗取传统媒体记者高质量的原创文章,饱受其害的记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大媒体,有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楚天都市报等等。幸运的是,这些媒体最终维权成功。

  头条不仅自己抄袭,在整个头条平台,它甚至变相鼓励创作者去抄袭别人的作品。过去几年,投诉今日头条作者抄袭的自媒体数不胜数。早在2016年底,今日头条就被爆料称,内部抄袭成风,许多创作者都因无法忍受而放弃了头条平台,其中名为“秋小夏”的创作者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曾经拥有三万多粉丝的创作者在头条上发文痛斥“抄袭狗”,随后便离开了头条,其头条页面最近更新日期显示为2016年12月。

  几年过去,头条上的文章抄袭之风、洗稿之风依旧屡禁不止。如今一提起头条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量差”“吸眼球为主”“抄袭居多”——今日头条自己的流量是完成KPI了,但却赌上了许多自媒体用户的名誉。

  事实上,在头条上,用户被消费的不仅有可能是自己的作品,隐私也早已被头条玩出了花样。就在6月20日一起公开审理的诉讼案件中,今日头条对用户刘先生起诉自己侵犯隐私一事回复称,手机通讯录不属于个人隐私。据刘先生表示,他在更换了手机后,明确拒绝授权今日头条读取通讯录,却依然收到了今日头条推荐给刘先生原手机中通讯录好友的联系人信息。刘先生认为,今日头条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读取并上传、保留了通讯录的内容。

  虽然今日头条对此公开发表声明称,绝不认同通讯录不属于用户隐私的说法,但并没有起到安抚的作用,毕竟其对于用户隐私的轻视早已深入人心。早在去年1月就有网友爆料称,老婆去摘草莓,没有在头条上搜索或查看关于草莓的资讯,隔天却收到了和草莓有关的推送文章,打开老婆的手机,发现今日头条使用了麦克风的权限。

  有不少网友回应称,自己也有过类似遭遇,比如在电话里说要去眼科医院接朋友,之后头条就给推送了近视眼手术广告;早上刚给儿子讲了绘本,之后刷头条时立马出现了绘本广告……

  头条之后发布声明称其技术还达不到监听水平,但一网友的论证反驳了这一说法。据这位网友描述,一般来说,只要App有“录音权限;读写内存卡;访问打电话的状态;允许应用程序监听、控制、取消呼出电话”这四个权限,就可以实现监听。查看头条App的列表权限,头条App确实有能力监听用户电话的权限。

  在头条,用户被消费的还有宝贵的时间。根据头条的算法理论,往往用户爱看什么,头条就会给用户推荐相关内容。就像心理学上的“嗑瓜子理论”,简单有效就能一直让人嗑下去;头条的算法推荐也有此种功效。更为可怕的是,今日头条来者不拒,几乎成了无用信息、低俗内容的垃圾场。

  去年,有网友爆料称,今日头条的短视频推荐栏目可以看到很多衣着暴露、言语淫秽、暴力的低俗恶搞视频。比如下图中的“老熟人”视频,流量高达893万次,类似这种恶搞内容无疑拉低了全民素质。这种无聊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视频、文字内容,让用户沉迷其中,还浪费了用户的时间。

  为了流量和利益,今日头条用抄袭等手段窃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聚拢了用户,无视版权法规;之后为了快速发展,又用夺人眼球的低俗低质内容,吸引用户,无视社会正能量、主流价值观;而当这些用户被收拢其中,今日头条们又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用户隐私,为自己谋求利益,无视用户利益。回顾今日头条整个发展历程,无一不是以伤害他人利益来优先满足公司利益的路子,而忽视了“有社会价值的公司,才能越走越远”的基本生存法则。如此消费用户,公司前景着实堪忧。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