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环球时报》专访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

日期:2018-04-26 15:10:57 来源:网络整理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2018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业界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2018年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事实上,中国汽车行业近年经历了一场大变革,一群创业者正在这个行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在这批“新造车企业”中,由易车创始人李斌创立,马化腾、刘强东、雷军、李想、张磊等大咖投资的蔚来汽车无疑是最吸引市场目光的企业之一。去年年底,蔚来汽车第一款量产电动SUV ES8正式亮相,计划2018年实现量产。新造车企业究竟会造出什么样的车?这将给汽车产业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对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进行了专访。

  希望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环球时报:ES8的制造生产将由江淮汽车完成,蔚来为什么不自己生产?

  秦力洪:中国汽车行业过去30年其实主要在解决一个有没有的问题,从自己不能造车到可以造。中国建的工厂已经可以造奔驰、宝马,制造是中国的长板,全世界汽车制造的高地已经在中国了。但是,汽车工业的设计能力和品牌打造能力还是短板。因此,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品牌打造、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培养上。汽车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自己做。我们只是在价值链上进行了一定的重构,更多把精力投入到直接控制的研发和销售服务这两端,在制造环节采取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效率相对比较高,但也不排除今后自建工厂的可能性。

  环球时报:蔚来汽车将在换电站更换电池,而不一定要靠充电桩充电。为什么采用这种少见的解决方案?

  秦力洪:一辆车的能源补给体验是用户用车的核心体验之一。整个电动车在能源补充上的体验都是不足的,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晚一些。蔚来不能去等社会公共设施成熟,要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采用“换电”,就是希望达到加电比加油更方便。为实现这一想法,我们换电站的分布几乎等于加油站,甚至更加密集,而且换一次电的时间要比加一桶油短。事实上,我们与此前其他企业失败的“换电”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换电”体系的核心是分布式布局,每个换电站只占3个停车位大小,像集装箱一样用卡车拉着随时可以拉走,可以灵活布局。换电站到一个地方落地,20个小时左右就能安装完成。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划,接下来就是看在技术和成本上能不能把它“吃下来”,如何依靠效率使财务可持续。“换电”是蔚来整个车能源补充体系里的一个差异化项目,它不是全部。我们鼓励大家充电,我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接入社会第三方充电桩。

  车就是车,互联网就是互联网

  环球时报:多家新造车企业的量产车型将于2018年上市。您如何看待新造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

  秦力洪:汽车行业不是受竞争驱动的行业。一年在全球卖1000多万辆的车企活得很好,一年卖几千辆的法拉利活得也很好,所以汽车行业不适用“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品,每个公司的产能都是有限的,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制造出足够多的汽车满足中国和全世界的需求。从全球来看,最大的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也就在10%左右。此外,汽车是高度个性化产品,它的情感因素和个性化因素很强,很多人买车就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如果把竞争放到战略考虑第一位的话,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可能大家都忘了,20年前也曾有一批新造车企业,奇瑞、吉利、华晨、长城等,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哪家被淘汰出局,反而是各有特点,都在增长。大家似乎觉得一批新造车公司中就一定只能活一家,我觉得这个事是不存在的,但也肯定不是家家都能活下来。

  环球时报:对于新造车企业目前存在质疑,有人用“互联网造车”来形容这些企业。您对这种说法持什么观点?

  秦力洪:当技术路线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历史积淀未必能决定技术的先进性。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新技术是掌握在新公司手里的。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产品,我们要尊重它的客观规律,要敬畏它。我觉得能掌握汽车行业积累一百多年的设计和大规模制造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更多地是把新技术和更好的服务融合进来,丰富汽车的定义和内涵。很多人问我,你们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造车?我从来没说过用互联网思维造车,车就是车,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中间有融合的地方,也有不能移植的地方。蔚来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革汽车行业的命”,或者颠覆这个行业。

  中国的新兴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这批企业。放眼全球在出行领域的创新,只发生在中国和美国。而且中美之间在这一场新的竞赛里,几乎势均力敌,这说明中国整体国力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创业土壤开始结果。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这已经是一次伟大胜利了。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时代条件下,蔚来这样的公司才可能建立一个以中国为总部,以中国人为主的全球化的公司。而在十年前,是没有这种条件的。今天我们的确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下,做了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事情。

  无人驾驶处在巨变前夜

  环球时报:业界普遍认为,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两大趋势。目前,各家车企在电动化方面推进较快,为什么智能化的突破比较少?

  秦力洪:目前在智能化和无人驾驶领域,整个行业处在巨变前夜,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汽车产业的周期较长,蔚来研发一款车花了3年时间,可能算动作比较快的,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消费者在3到5年以后就能看到整个汽车行业产品的大换代。今天大家都把智能化看作新鲜事物,但很快它就会成为每个车必须有的一部分。

  环球时报:过去几年,中国的出行行业经历了巨变,出现了滴滴、摩拜、ofo等共享企业,共享是汽车的未来吗?

  秦力洪:有很多人认为,共享将是汽车的未来,以后人们都不用买车了,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不负责任的。人的生活是多彩的,不是由效率决定一切。出行本身可以通过共享来解决,但是车还承载了人的很多感情因素,车并不仅仅是为了出行,所以共享和拥有会并存。因此,私家车依然会是社会的主流。此外,在整个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大家经常提到的“四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轻量化、无人驾驶化)可能在未来十年左右会出现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今天被认为难以攻克的技术,到时会变成汽车的标配。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