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人口红利消退对低端制造业的负面影响

日期:2018-08-10 17:28:13 来源:网络整理

  【21独家研究】中国的“人口红利”——凭借获取似乎永无止境的低成本劳动力供应所实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过去三十年中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据瑞银证券估算,过去30年间人口红利为年均9%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贡献了0.8个百分点。

  关于人口红利,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统一定义,我们大致可以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人口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能抚养的15岁以下及65岁以上的人口)两个方面来衡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人口模型分析发现,劳动人口将在2014年见顶,达到9.96亿。而人口学家易富贤研究认为,中国15~64岁总劳动力在2013年见顶(9.98亿)。

  易富贤认为2012年中国总抚养比就已经开始止跌攀升。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则显示,中国总抚养比在未来几年到达谷底的37%之后将持续上行至本世纪中叶。

  这意味着中国享受了3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表观来看,中国劳动力呈现两个趋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中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这使得人们开始质疑中国能否守住“世界工厂”地位,保持高位贸易顺差?

  劳动力负增长加速低端制造业外迁或死亡

  如上述,劳动人口将在2014年前后开始负增长,那么主要雇佣年轻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无疑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劳动力供给减弱的影响。

  更细分地看,15-29岁年轻劳动力同样进入下降通道意味着将来一个时期劳动人口萎缩的趋势已经不可逆。从绝对数来说,在1990年左右,15-29岁年轻劳动力的总量达到峰值开始下降(虽然2004年左右这一年龄的人口又开始回升,但是幅度有限),预计年轻劳动力将会在2011-2012年再次见顶。其中15-24岁低龄劳动力人口增速变化更是剧烈。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8318.jpg"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8588.jpg"

  低端出口加工业、低端服务业、建筑业等低端制造业过去20年一直是年轻劳动力最大的雇佣行业。

  21财经情报研究员认为,劳动年龄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工资成本的上升,将逐渐失去竞争力,促使生产率有上调空间的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否则就地死亡或者外迁。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8836.jpg"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9115.jpg"

  制造业升级对冲数量工资限制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必然带来工资的上涨。国际比较来看,日本1970年左右劳动人口占比结束上升期走平,叠加1970-80年代经济结构转型,使日本劳动者工资快速上涨,涨幅远远超过机械产品价格涨幅,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1961年的46.5%提升到1980年的67.8%。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一路上行。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9343.jpg"

那么,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成本一定是制造业的死敌吗?

  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用机械代替人工的需求将会被激发出来。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极大的拉动对“机械替代”的需求。虽然我国的机器人(300024)密度逐年增加,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事实上,这种迹象已经在中国大陆初露端倪。包括富士康郑州、富士康深圳在内的多个厂区至少在今年3月份之前不可能再招人,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年前宣布了在中国内地工厂配置机械臂的计划,此举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解决劳工冲突。据悉富士康的机器人项目已经在晋城下线。可以认为,富士康暂停招聘新员工是在人工与智能化生产线重新分配上做充足的准备。

  郭台铭曾表示,希望到2012年底装配30万台械臂,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但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他推后了这一目标的时间期限,称希望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9572.jpg"

  教育结构失衡对制造业的影响还有时日

  就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讲的“旧的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而廉价劳力时代结束,正是技工时代的开始,由此继续发展,可以通向高级技工时代、专业人才时代”。

  现实的问题是,教育失衡问题导致的劳动力供求错配。从2004年开始出现的用工荒反映的就是低端劳动力存在短缺,而中高端劳动力总体看是供过于求。

  根据人保部的数据,2001-2011年间,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及职高技校类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间出现岗位多而就职人员不足的现象,如2011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为1.12:1,高中文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为1.14:1,职高技校文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为1.36:1。而大专以上学历者在用工上的供求关系,则从10年前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供过于求,2011年大专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为0.9:1,而大学生比例为0.85:1,明显是供大于求。

src="http://img.jrjimg.cn/2013/03/20130306163319786.jpg"

  技工是制造业的人才基础,而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严重短缺与世界工厂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社会价值观扭曲,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来自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协会及多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多,与现有技工供给不足矛盾开始显现,10.97%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深圳市人社局每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调查中也显示技工类人员“一将难求”。这与25.38%的受访者反映“没技术”是找工作的最大困惑相对应。

  21财经情报研究员认为,职业教育的调整需要时间,技工生产有其周期性,教育失衡对制造业的影响还有较长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