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昨日C轮融资10亿,苏州这家医药公司估值曾一年翻8倍!

日期:2018-08-10 19:24:55 来源:网络整理

关于亚盛医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是核心团队杨大俊、郭明、王少萌三人均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该团队在 2010 年曾以 3.98 亿美元的价格转让其中的一个开发项目给赛诺菲,为当年华尔街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一笔项目转让交易。

而成立8年以来,亚盛医药一共经历了四轮对外融资

2010年,公司成立之初,亚盛医药便获得了来自三生制药的20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5年8月,亚盛医药完成A轮融资,共募得资金9600万元。紧接着,2016年12月底,亚盛医药宣布完成5亿元的B轮融资。

最新的C轮融资10亿元由元明方圆基金领投,元禾原点和腾跃基金共同领投,ArrowMark Partners、HDY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清松资本、建银国际等机构共同跟投。

但对于一家有上市计划的生物科技企业而言,港股还是美股,是摆在亚盛医药面前的一道最迫切的选择题。

港股or美股

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产业,研发型生物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过去,那些产品尚未上市、无盈利甚至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往往选择赴美上市融资。近两年,先后有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再鼎医药等研发型药企登陆纳斯达克。

昨日C轮融资10亿,苏州这家医药公司估值曾一年翻8倍!

作为一家原创新药研发企业,亚盛医药早在2016年12月底完成5亿元B轮融资之时就宣布了拟赴美上市的计划。2017年初,这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按原计划,亚盛医药将在2018年初在美国上市。

据了解,亚盛医药已与摩根士丹利、美林中国等投行机构及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历时数月的尽职调查等工作也已完成,登陆纳斯达克只差临门一脚。

巧合的是,此时恰好赶上了香港的IPO新政出台。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为尚无盈利或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开设IPO通道。这是港交所近25年来最重要的上市制度改革。此次政策窗口的打开,无疑为内地诸多像亚盛医药这样产品尚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研发型企业开拓了另一条上市融资的大道。

昨日C轮融资10亿,苏州这家医药公司估值曾一年翻8倍!

今年3月,在港交所举办的生物科技峰会上,深圳前海元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透露:“本来亚盛医药已经准备到纳斯达克上市,我们董事会强烈要求改到香港上市。”元明资本是亚盛医药A轮、B轮的投资人,目前田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

上市地点是去美国还是去香港,是一道选择题。目前来看,尽管公司在前期已经选择了前者,改到香港上市的呼声亦不低。亚盛医药的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亦受港交所邀请出席了当天的峰会。

“去美国上市还是到香港上市,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差别,最终公司的估值和回报还是靠产品。”杨大俊表示,“在产品还没有上市之前,公司估值的提升靠的是临床试验的里程碑进展;产品成功上市之后,就看产品的销售和利润。”

杨大俊和他的创业路

产品,是亚盛医药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一直看重的。

“全球最畅销的100种药物中,美国第一,我们是0。中国应该要有所突破,这也是我们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大俊考入中山医学院(现与中山大学合并)。当时中山医学院创办了全英班,顾名思义,全英班采用全英文教学,所请来的授课老师也都是从欧美回来的著名教授。全英班的学生不仅要英语够好,专业知识也要够扎实。全年级400人中,一共挑选出了30人,杨大俊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学生时代,杨大俊表现出了创业天分。利用课余时间,杨大俊参与创立了两刊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杂志——《中国医学生》和《家庭医生》。

“大二的时候创办了《中国医学生》,最高的时候发行量有5万份,但是中国的医学生一共也就15万人。”杨大俊回忆道。

第三年,杨大俊又创立了《家庭医生》,主要面向普通读者。90年代最高发行量可以达到每期300万份,其影响力可以排名全国前十。“当时的经济效益也很好,甚至还可以为医学院技术部老师提供奖金。”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影响力,《家庭医生》是一刊成功的杂志。

不仅创业做的有声有色,杨大俊还是一名Top student。他深知当时中国技术上的短板——中国需要实业和技术。“当时的教育让我感受到,我们要有实业,要有实际的技术。尽管这两刊杂志很成功,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我还是选择了走专业的道路。”

1986年,杨大俊获得从医学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在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杨大俊又到乔治城大学Lombard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年前美国就开始强调知识的转化研究了,我们也正好赶上了,在乔治城大学的时候就做了大量的转化研究。”

在乔治城大学期间,杨大俊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机理的抗肿瘤小分子,即AT-101。2003年,团队的专利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成立了Ascenta Therapeutics(亚生医药)公司。“这算是第一次正式的创业,我们的优势就是这是大学里面的研究成果,有专利和临床前的安全数据。”杨大俊说。

2003年第一笔融资500万美元,2004年B轮融资3000万美金,前前后后加起来,亚生医药大约获得了9000万美元的融资。无论是从产品开发还是融资来看,亚生医药都是非常成功的创业公司。

2005年,杨大俊从密西根大学辞职开始全职创业。本着帮助中国医药国际化的初心,杨大俊与另外两位创始人王少萌和郭明教授在上海张江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

昨日C轮融资10亿,苏州这家医药公司估值曾一年翻8倍!

亚盛医药三位创始人,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少萌、杨大俊、郭明

立足中国,以美国的标准来进行医药研发,杨大俊团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我们是比较早的一批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美国公司,亚生医药两个转让给跨国公司的产品都是上海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

寒冬中创亚盛,估值曾1年翻8倍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