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同股不同权 港股迎来“大时代”

日期:2018-05-22 15:53:42 来源:网络整理

  打破“藩篱”布局新经济 四年磨一剑迎接大时代 港交所行棋

  打破“藩篱”,四年磨一剑。

  从拒绝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到把“同股不同权”写入上市制度,香港交易所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这是对于曾被香港市场奉为核心价值的“同股同权”体系的改写。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直言,这次改革是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次改革。

  4月30日起,港交所为拓宽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订的《上市规则》条文生效并开始接受新型及创新产业公司的上市申请,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正在赶来。小米集团5月3日正式以“同股不同权”公司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这预示着,香港资本市场正在迎来又一个“大时代”。

  谋变

  港交所,位于游人如织的香港中环干诺道。这家运营着上市公司总市值超30万亿港元大市场的交易所就在路旁的交易广场大楼里,没有豪华、阔气的大门。大多数从旁经过的旅游者不会把这里当作景点。

  事实上,许多内地人士对香港股市的认识多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视剧《大时代》,也是第一次对香港资本市场有了鲜活的认识。“红马甲”、大哥大、热闹的交易大堂,是香港证券业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港交所于1986年启用交易大堂,高峰期曾有逾1200名俗称“红马甲”的出市代表落场交易。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交易者选择在自己的办公室进行远程电子化交易,那个属于“红马甲”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2017年10月27日,港交所宣布关闭交易大堂,这一承载着一代代香港证券业人士光荣与梦想的舞台最终落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降临。新技术带来的不仅是证券交易方式的变革,证券交易的核心——上市公司本身也在嬗变,每个交易都再也无法忽视新经济业态的存在了。

  一位当年的“红马甲”这样回忆着香港资本市场当年的辉煌:“我们每家公司有个座位,就是接到公司电话叫我们去买或卖什么股票。然后,在大堂的黑板上进行撮合交易。虽然当年的交易量非常小,但大家坐一起说说笑笑,都经历过大涨大跌,是非常开心的。现在电脑上的交易量虽然大了,但那种开心却难得再有。”

  曾经的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了无数辉煌。从1993年H股诞生开始,一家又一家赴港上市全球募资的中国内地公司,如今已纷纷发展成世界最大的电讯公司、能源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香港凭借着独特的优势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香港也收获了繁荣富裕,跻身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

  但是,近些年,一些“港股正在被边缘化”的言论不时闪现,这类观点的主要依据就是在两地互联互通制度未开通前,同沪深两市相比,香港市场交易活跃度偏低。比如,2014年港交所日均交易量为695亿港元,沪深两市合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这折射出的是,香港这一经济体的体量与内地城市的差距正越来越小。同时,港交所还面临着沪深交易所以及欧美等市场的业务竞争。

  内地一些投资者对于港股,也开始带有某种“第二选择”的意味。深圳一私募基金经理就表示:“我个人投资A股和港股,把港股当成A股的补充。因为港股上市公司的行业不齐全,能达到我选股标准的也很少。有些行业龙头没有在A股上市去香港上市了,我通过港股通可以在香港市场上买到这些龙头股。这是我们对香港市场的基本态度。”

  从内地本科毕业,后来又在香港从事证券分析的中泰国际研究部副总裁徐博这些年也见证了香港市场的变迁,他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香港市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沪深交易所高速发展和新经济企业涌向美国上市的背景下,香港市场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制度优势有所削弱,整体交易规模相对处于弱势。但是,香港现在奋起急追还来得及。”

  尴 尬

  由于香港在2013年坚持“同股同权”原则向阿里巴巴关上了大门,2014年成为一个令港交所乃至整个香港资本市场隐隐作痛的时间点。那年,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多个场合强调,错过阿里巴巴是个很大的错误。

  “拒绝阿里巴巴当然是我们投资者的一项损失。实际上,这形成了逆向选择,香港一方面拒绝阿里巴巴,另一方面又让一些‘垃圾’公司上市。”香港私募机构河东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傅刚表示,由于大量法规制度上的限制,很多内地科技企业无法在港上市,但现在可以看到,很多正面现象正在显现。

  在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分会副会长卢华基看来,出现像拒绝阿里巴巴这种情况,主要是港交所原来的上市规则中不接受一些上市制度,例如同股不同权等。在争取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过程中,制度有一定滞后性。在未进行上市制度优化前,港交所的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也正是这次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

  徐博说,从近年情况看,拒绝阿里巴巴对香港市场来说的确是有些影响的,至少没有享受到阿里巴巴、京东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或市场关注度上的红利。不过,他同时表示:“当年拒绝阿里巴巴上市的理由其实是很充分的,香港希望保持‘同股同权’架构。这样做也是希望保护中小投资者,更利于股市稳定及监管。上世纪80年代,香港其实是有‘双重股权’结构的,但后来被废止,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上市公司监管上出现很多问题。”

  一份来自港交所的统计数据也反映出香港市场上市公司结构严重失衡的尴尬现实:传统行业企业集聚已让香港金融变得暮气沉沉,港交所迫切需要引进新经济公司。目前,香港市场金融及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占总市值的44%。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仅占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分别是60%、47%及14%。全球增长最快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在香港占比也很低,如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公司占比1%、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公司占比1%,软件服务公司占比9%,若剔除腾讯控股,则只有1%。

  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对于这一问题,两地交易所几乎在同一时间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深交所今年初提出,衡量一家交易所是否一流,要看这家交易所能否培育伟大企业。纽交所是世界一流的,因为有亚马逊、通用、埃克森美孚;纳斯达克是世界一流的,因为有苹果、微软、谷歌、高通。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