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超配评级]保险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保险业开放对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日期:2018-04-28 17:32:50 来源:网络整理

[超配评级]保险行业重大事件快评:保险业开放对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时间:2018年04月11日 17:05:08 中财网

事项:
  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扩大开放方面提出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其中提到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评论:
  放宽外资准入政策对国内保险市场格局冲击较为有限2017 年底,外交部宣布要放宽保险业外资股比限制,三年后外资寿险公司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本次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要确保外资准入政策实施的落地,考察该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应该从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考量。

  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较低,实际经营面临困境。区别于人身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持股比例早已经放开,但市场占有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2017 年外资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06.39 亿元,市场占有率仅为2%。虽然在之前由于外资财险公司不允许经营交强险,可以部分解释其市占率较低的现象,但即便是在2012 年放开外资财险的交强险的经营资格之后,外资财险公司市占率仍处于低位,因此外资险企在中国业务的发展,除了持股比例以及业务牌照之外,其在实际经营上面临的困境可能更为重要。

  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代理人渠道和品牌,但外资寿险公司并不占优势。从目前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17 年,外资寿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933.66 亿元,市占率为7.4%。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后,外资险企在国内的市占率情况依然较低,除了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受到的限制、中外股东在发展理念上可能存在的不一致对合资险企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外资寿险公司在代理人渠道、品牌认知上依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外资寿险公司在产品上具有优势,但不足以成为寿险公司分化的核心能力。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成熟的外资险企往往具备一定优势,从衡量保单盈利能力的新业务价值率来看,友邦保险(整体)的新业务价值率不断提升,受益于国内保障型产品的崛起,友邦中国的新业务价值率也屡创新高,反映出中国区保单的良好质量。2017 年上半年友邦中国的新业务价值率达到92%,远超中国平安同期37%的水平。但寿险产品区别于一般的消费品,产品本身的优势很难转化为外资险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资金运用上,外资险企表现也优于国内寿险公司。2012-2016 年五年间,保诚和友邦保险平均总投资收益率达到7.0%和5.2%,而同期平安、人寿、太保和新华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2%、4.8%、5.4%和5.3%。但因为资产本身相对于产品销售而言是后臵环节,外资险企在资产运用上的优势也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

  外资险企布局与国内消费需求存在差异,品牌认可度不如国内险企。寿险产品本身属于个人业务,保险公司的保单销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个人对于公司品牌的认知程度,特别是结合到产品特性来看更是如此。外资品牌的认可度往往存在于高端客户领域,类如友邦保险在大陆高端客户的布局,但国内保险需求的崛起主要是基于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国内一般的民众而言,外资品牌的认可度并不高,远不如平安、国寿、人保、太保的公司的认可度。

  外资险企在经营网点设臵上不具备优势,代理人体制的建立面临困境。搭建代理人团队是外资险企本土化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保险销售作为一个渠道非常下沉的零售业务,代理人渠道的建立是影响寿险价值创造的核心因素。国内的龙头保险公司往往会在全国搭建5-6 级的分支机构,外资险企却只能采用特色化、小而精的战略定位,在一、二线城市搭建分支机构,这直接限制了代理人渠道的下沉情况。以友邦为例,现在友邦中国专注于保障型产品市场(长期保障类保单占比高达80%以上),其销售队伍品质享誉业内。友邦采取的是以价值导向为核心的配套策略,包括渠道策略(以个险为核心的多元化渠道发展)、队伍策略(精英制队伍)、产品策略(主打保障型产品)和客户经营策略(以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客户为目标的客户定位)。该模式主要依靠的是精英制的代理人队伍建设,但这种模式难以扩大业务规模。高素质的代理人队伍是友邦成功的关键,小而精的队伍容易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如果是超过百万的代理人队伍,则难以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放宽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限制的政策落地后,对传统寿险市场格局的冲击仍然较为有限。但更为多元化的行业参与者也能丰富行业生态,同时外资险企也需要在特色分市场中建立自身优势。

  保险业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保险业作为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整体进程中开放时间最早的子行业,开放力度最大。国内保险市场早在1992 年便以试点形式开始对外开放,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又进一步加快了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在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保险业做出了相关承诺,主要涉及非寿险公司、寿险公司以及保险经纪公司,具体包括:1)中国加入WTO 时,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外资股占比可以达到51%;中国加入WTO 后两年内,对企业设立形式无限制;2)中国加入WTO时,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外资股比例不得超过50%;3)中国加入WTO 时,合资保险经纪公司外资股比可以达到50%;加入后三年内,外资股比不超过51%;加入后5 年内,允许设立全资外资子公司。自2005 年起,随着三年过渡期的结束和协议的履行,外资保险公司所受限制不断减少,目前除寿险合资公司外资持股不得超过50%的限制外,对外资已没有其他限制,基本实现了保险业的全面对外开放。

  近年来,政策持续强调继续推进保险业的对外开放。2017 年以来,政策不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力度,2017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服务业方面要重点放宽对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2017 年8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利用外资,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2017 年9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上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引入更多优秀的境外保险机构;2017 年11 月,外交部消息称,在中美元首会晤期间,中方重申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保险业的外资准入政策,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外资险企规模增长较快,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对外开放初期,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增长较快,目前已保持平稳。自中国放开外资准入限制以来,外资险企在国内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资产规模上来看,根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上给出的数据,截止2017 年7 月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0022.50 亿元,相较入世之初的30 亿元已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从数量上看,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在对外开放初期增长较快,2004 年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已达19 家,超过当年中资寿险公司数量的两倍,随后仅2005 年一年又有5 家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此后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基本保持平稳,从2005 年到2018 年2月,仅从24 家增长到28 家,占全部寿险公司数量的比重也由55.8%下降到32.6%;外资财险公司的数量则自开放以来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由2004 年的12 家增加到2018 年2 月的22 家,占比从46.2%下滑到25.6%。

  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来看,在加入WTO 初期的2005 年,由于中意寿险公司获得其中资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3.3 亿元的团体年金大单,推动当年外资保费收入市场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的8.9%,随后占比震荡下行,到2011 年已下滑到4.0%。2011 年后外资寿险公司的发展步入正轨,市场份额开始稳步提升。2017 年,外资寿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934 亿元,同比增长39%,市场份额为7.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相较于寿险公司在开放初期市场份额的剧烈波动,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则较为平稳,2004-2013 年基本维持在1.1%-1.3%的水平,2014 年由于安盛保险与天平车险的合并贡献较高保费收入,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提升至2.2%,随后呈现小幅下滑走势。2017 年,外资财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06 亿元,市场份额为2.0%。

  台湾保险业对外开放:以竞争促进行业发展
  台湾保险业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逐步对外开放,我们可以从其开放进程中借鉴一些经验:台湾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在保障其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标准进行严格审核监管,只有优秀的保险公司才允许进入台湾市场。

  A.循序渐进的对外开放进程。80 年代以前,台湾为保障本地保险业的充分发展,禁止一切外国保险公司进入,并在这一时期,通过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扶持岛内保险业,培养其竞争力;到80 年代初,随着本地保险业的逐步成熟,台湾自1982 年开始对美国开放保险市场,并从1987 年开始以每年两家的速度准许美国保险公司进入,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台湾也不断加强对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并大力鼓励成立民营保险公司,以免外资公司增加过多挤占岛内市场。直到1994 年6月,台湾才宣布对所有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市场。

  B.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岛内的条件也是渐进式逐步放宽。在对外开放初期,台湾政策规定外资保险公司只能在台湾省设立分公司,之后放宽到可以与当地保险公司合资,但所占股份不能超过30%,1994 年取消了参与合资保险公司股权比例的限制。

  台湾对外开放促进行业竞争,推动产品、渠道等多方面发展。自1994 年全面开放保险市场以后,台湾寿险市场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保险公司数量和保费收入都急剧增长。在本地保险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引进了国际保险市场上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本地保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1987 年美资寿险公司进驻台湾后,大力推动增值型终身寿险,寿险产品发展逐步多元化。此外,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台湾市场后也促进了银保渠道的发展,伴随着并购动作,为保险市场带来与银行合作的丰富经验与观念,银保渠道创新得以推广。

  投资建议:推荐在品牌和代理人渠道方面均具优势的中国平安目前来看,外资险企不管从市场份额还是竞争优势上都还不及中资保险公司,放宽外资准入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在标的选择上:中国平安是国内最早搭建代理人体制的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和保单质量方面都位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作为老牌险企,中国平安具有良好的品牌认可度和消费者口碑。按最新收盘价计,中国平安A/H股对应2018 年P/EV 估值分别为1.24 倍和1.26 倍,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

  风险提示
  保费增速超预期下滑以及国债收益率短期大幅下滑等。

□ .董.德.志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