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影子银行(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日期:2018-08-03 13:50:16 来源:网络整理

  【财新网】(特约作者 刘一楠 专栏作家 欧阳辉)前言:2007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上升,2007年底理财产品资金存续余额为0.53万亿元,2017年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长至29.54万亿元。从性质上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属于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通过发行表外理财的方式获取资金,通过委托贷款、委外投资等方式实现资产出表,“同业存单-表外理财-委外投资”构成了金融加杠杆的资金链条,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套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减弱。2017年11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理财产品在期限、性质、投资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2007年是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元年,2007年底理财产品资金存续余额为0.53万亿元。2009年至2015年是我国理财产品的爆发性增长阶段,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由2009年底的1.7万亿增长至2015年底的23.50万亿元,年度增速均在50%左右。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放缓,2016年底资金余额为29.05万亿元,增速降至23.62%。2017年受到金融去杠杆的影响,理财产品规模在上半年出现负增长,2017年6月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下降至28.38万亿元。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201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54万亿元,较2016年底(29.05万亿元)增长0.49万亿元,增速降至1.69%。  

1


  理财产品的出现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宏观经济原因。从供给角度看,一方面,2009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速不断下降,银行资金来源受到冲击,发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拓展资金来源、参与资金竞争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不断调整,理财业务与中间业务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从需求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一些国家甚至实施了负利率政策,我国也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危机,存款利率吸引力下降,居民主动寻求高收益的资金投资渠道,增大了对理财产品的购买需求。  

2


  从产品性质上看,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理财为主,但监管逐渐趋严。根据产品性质,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类与非保本类,其中保本类又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保本型理财产品具有部分存款的性质,纳入表内核算,按银监会规定计提资本金和拨备。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并不对理财产品的本金与收益进行保证,是一种“代客理财”,银行不承担风险,故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2017年1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非保本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银行发行非保本理财不需要计提资本金与拨备,能够实现资金脱表、绕开表内监管。由于非保本理财产品不承诺保障本金,故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信用风险,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但我国理财产品存在银行刚性兑付的问题,银行的隐性担保使投资者在购买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时缺少风险意识,几乎不会意识到亏损本金的可能性。这导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仅略高于保证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型(2017年12月,保证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三类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38%、4.39%、5.07%),这本质上是隐性担保与刚性兑付导致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错误定价。2017年上半年的金融去杠杆对非保本理财收益的监管逐渐趋严。2017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的余额由2016年底的23.1万亿元下降至22.17万亿元。2017年12月,保证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三类产品的发行量占比分别为16.24%、7.33% 、76.43%,未来随着监管进一步加强,非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保本型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需要计提存款准备金,对银行而言成本较高,所以理财产品整体的规模增速将受到限制。

  从理财产品期限上看,截止到2016年底,发行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为56%,3-6个月理财产品占比为24.48%,6-12个月占比为17.4%,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为2.12%。期限在半年以内的理财产品占到整体比例的80%以上。  

3


  从投资者结构看,一般个人类投资者依然是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投资方,2017年底,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存续余额为14.6万亿元,占比为49.42%,较年初有所下降。银行同业专属产品主要面向银行间同业市场发行,2017年受到金融去杠杆的影响,银行同业产品的存续余额为3.25万亿元,占比为11.00%,较2016年底出现大幅下降(2016年底存续余额为5.99万亿元,占比20.61%)。机构客户专属产品与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的余额分别为6.5万亿元、2.28万亿元。

  从发行方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2017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量为11.95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市场整体存量的40.45% 。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量为4.72万亿元,占比为15.97%。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量为9.97万亿元,占比为33.7%。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吸储能力较弱,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故发行理财产品、拓宽资金来源的积极性更强。

  从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上看,债券、存款、非标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的主要配置资产。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理财产品中投资于债券的占比由2015年的50.99%下降至2017年底的42.19%。银行存款由2015年的22.38%下降至13.91%。非标资产由2015年的15.73%上升2016年底的17.49%,2017年底受到金融去杠杆的影响降至16.22%。

4

 图表4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数据来源:Wind

  注:未在表中反映的其他投资包括金融衍生品、境外理财投资QDII、商品类资产、公募基金等

银行理财产品与金融加杠杆

  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同业存单-表外理财-委外投资”的资金链条构成了金融加杠杆的渠道: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