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天下财经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天下财经网”即可,欢迎加入!
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吴星的波段:中国最年轻百亿宏观对冲基金炼成记

日期:2018-06-05 12:12:00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吴星的波段:中国最年轻的百亿宏观对冲基金炼成记)

吴星的波段:中国最年轻的百亿宏观对冲基金炼成记

17年前IT专业毕业,却成为小麦研究员的吴星,现在拥有深圳市中心40平米的个人办公室。行军床挡住了一条许久不用的室内高尔夫球道。背朝香蜜湖的水台上方,一条铜龙徐徐吐雾。水池里的几十枚硬币,来自不同角度的抛物线。吴星每天更多时间,呆在还要两个直角转弯,才能进入的交易室。

2017年初,这里管理50亿元人民币——这是不少中国资产管理者出现能力瓶颈的关卡——到第四季度伊始,媒体援引的备案信息显示,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凯丰”)成为一家自主发行产品规模已超百亿的私募基金。

虽然经过多次搬迁,一幅长约2米的大豆类期货日线图,仍然悬挂在这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工位上方。2011至2012年,吴星参与管理一个千万级账户、两个期货公司模拟产品,无数夜晚,他一个人在交易台前,面对南美洲的地图,等待贸易报价和气象预报。当年美国、南美洲发生罕见干旱,他通过做多豆粕,搭配多品类对冲中,取得令市场关注的盈利。

然后,他正式和寥寥数人的团队,在一间住宅里开始办公。过去10年,中国宏观策略私募产品整体收益表现略优于其他品类;全球范围的对冲基金指数(HFRI)看,则处于劣势。在中国市场,相比各类股债配置,对冲工具更多依赖商品市场,而其波动偏大。因此,这类机构仍属非主流。2013年后涌现的几十家百亿以上基金中,重配商品期货的不超过5家。其中,仅有吴星的机构,持续自主发行一款命名为“宏观对冲”的产品。

凯丰是一家常年远离媒体的公司。吴星不乏口才,他曾经每天登上财经评论节目,十年以前,期货公司就将他这样的明星研究员推向电视节目,以吸引更多的个人客户。2017年12月中旬,当他临时知道华尔街见闻的采访计划,在助理的提醒下修剪了发型;在股票交易收市,商品夜盘还未开始前,将一身舒适的运动衣裤,换成了随时搭在椅背上的西服。

我们试图以粗线条回溯过去5年的吴星——这是一道波段。它与宏观和产业政策、市场情绪以及机构内部的投研方法、管理原则,发生了诸多有趣的交叉。“以我的标准看,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吴这样解释他为何必须选择低调,以及,几乎放弃高尔夫球等消遣。

按照公开的部分数据,凯丰在过去5年大部分时间,呈现出优于 的业绩曲线;过去一年,在增加了极大比重的股票持仓后,衡量风险管理能力的夏普比率,仍然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华尔街见闻交流的近10位市场人士都认为,进入2018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考验要复杂得多。

升浪

吴星的波段:中国最年轻的百亿宏观对冲基金炼成记

多年前的内部视频培训中,吴星经常重复两个词:对冲,和细节。前一个词命名了凯丰发行的产品;后一个词写入了公司理念(“细节暗藏产业密码,研究发现价值内核”)。2008年,吴星成为中国期货业评选的第一批“最佳农产品分析师”。他熟悉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玉米、豆类等品种。一位与吴星同年获奖的人士说,吴十多年来,对研究工作,对客户都强调跨产业细节,这成为今日凯丰的底层方法论。

在曾经的“中国期货旗舰”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吴星30岁左右,就已从单一研究工作,变为农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这个岗位以大客户服务为考核重点,需要对交易有更多理解。此后在另一家期货公司,他又担任营业部总经理,与客户资源更近一步。加入中证期货(后更名“中信期货”)后,吴星又对能源化工领域进行了几年研究。

到2011年末,吴星在自己领衔的中信期货产业研究中心开设了两个交易盘。一款叫“对冲王”,一款叫“产业基金”,每天公布操作和盈亏情况。目前可查的记录是,2011年末到2012年中,两个交易盘盈利均超过10%,最大回撤小于2%。吴星说,当时的“对冲王”用于给客户提供一些交易参考,只做对冲策略,而没有单边投机的仓位。

同时,吴星还机缘巧合,有过指导数千万资金实盘,获得大幅盈利的经历。2012年他的主题资产是豆粕。美国和南美产地,都出现百年难见的干旱。吴星结合产能、气候和经贸动态的分析,把握到了大豆、豆粕类期货的升浪。

此间,一位与吴同事多年的人士评价,吴星总能提出别人难以想象的对冲组合。吴星曾供职机构的一位宏观交易顾问也告诉华尔街见闻,持续通过套利、“强弱配”等稳健方式获得收益,是吴星早期就奠定的风格,“这种风格本身就适合大规模资金的管理”。

2012年10月,刚刚兴起的私募基金数据网站上,已经可以看到挂名凯丰的产品,拥有惊人的“两年超1400%”对外收益数据。媒体对当时“排名第一”的凯丰模式进行了讨论。吴星公开回复了较为详细的交易策略。当时,吴星已经与家人、几位跟随的同事,决定以阳光私募方式开启创业。

但是,“期货领域的客户,一类是大型现货企业,一类是对交易有想法的个人……真正信任并不容易。”一位这一领域有20年经验的人士说。因此,吴星并不像经历过公募资产管理的同行,动辄在“奔私”之际,就吸纳10亿巨量资金。至2013年末,凯丰的管理规模才达到4亿元。

吴星眼中,更重要的是规模化复制自己——按照五大商品期货品类,组建一支更庞大的研究团队。他对研究岗位的定位,并非单向为交易台提供报告,而是为实业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强有力的关系,在信息获取,场外服务方面效果显著。

吴星对研究员的要求,听上去简单,却虐人无数——每个月写3篇“细节研究”,一年36篇。这样的产出,可以确保成为体系内的优秀研究员。并且,吴一直让研究员分享到较大比例收益提成,凯丰产品收取25%(业内一般20%)的业绩管理费,两者加成,在期货行业是一份相当高配的数字。

两三年内,凯丰招聘了约40人研究团队,“细节研究”已经颇有名气。2014年加入凯丰前,已经在一家期货公司担纲中层管理、现任研究总监曹博介绍,凯丰研究员一度分5级,现在分3级,每级下再分3层。

第1级有一些职业证书、基础报告类的实体标准,第2级就要花70%的时间,和产业形形色色的人脉打交道。是否能达到更高水平,“到最后,考验的是交流能力、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曹博说。

免责声明:新闻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等,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如涉版权,联系处理。

官方微信